bwin官网入口

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09
 7月27日下午,“2025国际货币论坛”主题论坛三成功举办。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融资与资金管理局局长金中夏应邀围绕“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开研讨。  金中夏指出,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根本性缺陷,严重约束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并加剧了金融风险。中国当前面临需推行扩张性政策却要平衡汇率与开放的困境,在人口老龄化、房地产调整、地方债务、外需疲软和通缩压力下

  7月27日下午,“2025国际货币论坛”主题论坛三成功举办。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融资与资金管理局局长金中夏应邀围绕“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开研讨。

  金中夏指出,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根本性缺陷,严重约束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并加剧了金融风险。中国当前面临需推行扩张性政策却要平衡汇率与开放的困境,在人口老龄化、房地产调整、地方债务、外需疲软和通缩压力下,亟需实施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欧元和日元的经验显示,要破解这一困境,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系统工程,培育人民币的市场和国际地位,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的角度来看,新金融科技革命给中国提供的机遇大于挑战,关键是要掌握核心技术和人才,自主搭建高效的本币直接支付平台。

  题目很宏大,在座有很多专家,我就不做详细地回顾了。我从中国的角度看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中国面对的挑战和可能的应对路径:

  在战后一度分为美国为首的以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以苏联为首的以卢布为基础的经互会体系。苏联解体以后只剩下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给人一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印象,但实际上美元体系并没有崩溃,只不过是摆脱了与黄金挂钩的约束,更加自由地将全世界流通的美元纳入美国货币当局的调控框架。至于以世界银行为首的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则根本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得到加强。应该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得美元不再有保持价值稳定的制度性义务,但仍然拥有控制国际金融体系的制度性权利。美元在全世界流通,但美联储只关注货币政策在美国境内的影响,通过周期性的上下调控利率,维持美国的物价稳定和就业的增长。而溢出到其他国家流通的美元资本,则随着美联储利率的升降经历周期性的、潮汐般的流入和流出。面对这一现实,多数发达国家,即使是美国的盟国,都选择了灵活的汇率制度,放弃与美元汇率名义上的稳定,以便在保持与国际资本市场联通的情况下保有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与此同时,以世界银行为首的国际开发机构都以美元作为核算货币,主要在美元市场上融资,再转换成借款国货币把资金贷出去。国际开发机构的贷款给借款国带来了长期资本投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了美元资本市场的深化和融资效率的提高。但这种格局也使不少借款国形成对美元融资的依赖,忽视了本国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国际化发展,并会经常面临因为货币错配和美元升息和升值导致的债务危机风险。(originally formulated by economists Barry Eichengreen and Ricardo Hausmann in the late 1990s)。新开发银行目前是极少的几个同时重视从本币市场融资并提供本币贷款的多边开发机构。

  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决定了:所有国家的财富容易换算成美元计量,一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反映出一国相对于美国的经济表现,但未必能反映一国经济规模的实际变动幅度。

  中国在人口老龄化、房地产行业调整、地方政府债务、外部市场环境恶化、通货紧缩形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亟需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很多人担心,我们是否可能重蹈日本的覆辙,持续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或许有可能使我们最终走出国内的通缩,但代价是人民币兑美元的长期性的大幅度贬值。但如果为避免汇率过度波动而干预汇率并加强外汇管制,我们就事实上走向了封闭经济的死路。如何才能既走出通缩,又能保持人民币的稳定地位,还能继续保持和促进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开放,这是中国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

  回顾美日欧量化宽松和低利率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政策能否在一个政策周期(比如5年)后最终保持本币价值的相对稳定,关键要看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是否能有效解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中国而言,要看低利率和增加的政府支出是否助推一场新工业革命、是否让人口出生率止跌回升、是否加速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是否有助于房地产市场尽快出清并触底回升、是否提振外需拉动出口、是否提高劳动者收入和促进国内民间投资。如果我国的政策组合让国内外预期能趋于达到上述目标,即使宽松政策在短期内使汇率向下浮动,也一定会使人民币很快重回稳定和强势。事实上,今年以来在总体利率预期趋降的情况下资本流入增加和人民币汇率回升,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对我国潜在增长率的信心有所增强。

  日本虽然勉强走出了通缩,但没避免衰落,最大的教训在我看来,是没有成功地推进一场新工业革命,在应对老龄化的过程中没有解决人口的萎缩问题,日本无力确保日元的国际化与实体经济的全球化形成一个正反馈的循环。但日本在输出日元拉动外需、以浮动汇率维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方面仍有很多值得研究借鉴之处。

  从欧元和日元的经验教训来观察,克服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对本国的不利影响,挖掘本国增长潜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欧元的诞生及其国际化,绝不仅仅是一两个部门的事,甚至不是一个国家的事,它依赖于顶层设计、跨国和跨部门协调、官民共建、以及充分利用市场自身的力量。

  一个独立的国际化货币相对应的必须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汇率制度,中国经济已经大到无法将自己的人民币依附于另一个货币,除非两国经济要完全一体化。国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取决于国内物价是否稳定,取决于持有人民币是否可以购买几乎所有重要的商品,是否可以投资于丰富的金融资产。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与币值的稳定性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

  首先要看到一个国际化的货币不仅要满足本国经济的需求,还要满足国际上与本国供应链相关的实体的需求,支持这种货币的金融机构网络和客户网络、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必须全球规划和布局,供应链延伸到哪里,相关的货币和金融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

  bwin官网

  我做过一个研究,注意到美联储很多年前就放弃了货币总量目标,而只公开调控利率。这并不是说美联储不再监测货币数量,而是只监测美国国内的货币数量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离岸美元数量巨大。而专注于调控利率,调控的是全球美元的总量。当美联储降低利率时,它扩张了全世界对美元的需求,从而放大货币政策对本国经济的刺激效应,反之升息时道理也是一样的。

  一是发挥现阶段人民币低利率的优势。以人民币贷款和投资的形式输出资本,依靠我们自己的货币供应从境外形成对我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以资本项目的人民币流出,带动经常项目的人民币流入。

  二是创造更多条件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中国已经是很多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这些双边贸易是以第三方货币计价和结算的,中国与相关的贸易伙伴为此承担了额外的兑换成本和汇率风险。问题是中国与很多伙伴国进行本币直接兑换有困难,因为长期依赖第三方货币而导致双方本币兑换市场发育不足、成本偏高,因此需要努力培育双方本币的直接兑换市场。监管机构应鼓励甚至要求金融机构和外汇市场积极培育和撮合本币直接兑换和交易。

  三是让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以及政府对外援助机构以人民币向外提供融资,或以人民币贷款置换现有的其他货币贷款。

  四是扩大人民币资本市场的开放,特别是扩大国际组织在内的非居民机构和公司在人民币资本市场融资的规模。

  为此还要发展和完善利率掉期和外汇掉期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要尽快建立外汇期货市场,从而在人民币资本的输出过程中能够有效管理利率和汇率风险,并为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提供有效的保障。我国的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都已达到世界第二,但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严重发育不足,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以上我就今天的会议主题谈了一点个人的体会和想法,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也希望能以此抛砖引玉,能听到更多专家的真知灼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