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首次将“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与“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列为顶层经济任务,为全产业链反内卷定下基调。
政策组合拳随即密集落地。6月修订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7月《价格法》修订草案新增“低价倾销监管”条款;工信部则对41家硅料企业开展能耗审查,要求9月30日前完成整改。
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多晶硅价格指数达46500元/吨,月涨幅高达34.78%。期货市场表现更为强劲,主力合约一度触及49000元/吨上方。
但基本面压力持续积累。据最新数据,多晶硅厂家库存小幅增加至23.30万吨,环比上升1.7%。与此同时,8月多晶硅排产预计将来到13万吨左右,当月仍面临过剩风险。
在政策预期推动下,硅料环节结束了7月初的跳涨行情,8月以来价格趋于平稳。数据显示,N型致密料价格在46-47元/千克。
供应端持续放量。新疆、青海地区存在新增投产及复产增量情况,云南地区某基地产能爬坡,预计中旬可达满产。尽管本月有一家新疆企业停产,整体供应依旧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需求端则显露疲态。下游受出口关税预期取消的影响,硅片、电池片环比排产或有小幅增加,但较多下游厂商优先消耗在手硅料库存,按需补货,观望情绪浓厚。
“由于成本下降,库存上升,多晶硅现货价格同样面临挑战”,行业分析师指出,“即使完成收储,多晶硅市场依然面临需求不足、下游储备充裕的影响,本轮行情终将回归理性”。
硅片价格在7月17日跳涨触顶后迅速回落,7月底逐渐小幅提价,进入8月价格同样维稳。当前价格持稳:N型G12-210价格1.55元/片,N型G12R-210R 1.35元/片,N型G10L-183 1.2元/片。
硅片环节正面临双重挤压。一方面,上游硅料价格暂稳,叠加硅片低库存,支撑企业挺价;另一方面,下游电池片采购需求减弱,导致观望情绪浓厚。
库存方面,硅片库存降低至17GW左右,环比下降9.30%。但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海外囤货拉动需求,其中183尺寸下降明显。而210R由于上月增产以及下游需求弱势,库存压力有增加趋势。
随着下游需求变化,硅片库存可能在8月下旬面临结构性压力。尤其当印度、土耳其等囤货需求bwin官网结束后,价格转折点可能在9月份再现。
电池片环节近一月呈现小幅跟涨趋势,价格阶段式缓慢抬升。根据综合数据,本周电池片均价仍维持在0.28-0.29元/W。
高效型号领涨,大尺寸电池片排产占比持续上升。当前价格水平:M10L单晶TOPCon电池片人民币价格为0.295元/W;G12单晶TOPCon电池片和G12R单晶TOPCon电池片人民币报价均为0.285元/W。
海外退税政策成为短期催化剂。受土耳其、印度等国家加大采购影响,电池环节出货顺畅,带动库存尤其是183N库存快速下降。截至8月上旬,专业化电池厂库存仅3~5天,整体库存压力较小。
电池片环节议价能力较弱,组件环节难以接受电池片价格持续上涨,上游硅片价格近期也并未出现明显增长,导致电池片涨势停滞。随着出口退税政策执行时间节点过去,8月下旬或9月电池价格可能面临向下拐点。
组件环节成为整个产业链价格传导的关键瓶颈。当前组件价格呈现明显分化:N型溢价突出,分布式涨价较为明显。
据市场数据显示,TOPCon组件集中式/分布式均价维持在0.67/0.69元/W,高价成交规模稀少,终端接受度有限。分布式现货价格近期小幅回升,开始向上调整至0.7-0.72元/W的水平。
组件环节正经历“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下游抵触情绪较强,高价组件受到市场冷遇,低价组件更受青睐。在库存压力下,多数组件厂商采取“以销定产”轻库存策略。
落后产能出清加速。工信部8月1日发布专项节能监察清单,多晶硅能耗国标拟从≤7.5 kgce/kg大幅下调至≤5 kgce/kg。这一严格标准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高能耗产能面临强制退出。
企业自救行动展开。7月下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大同研讨会上,通威、协鑫等龙头提出牵头成立合资公司,收并购尾部企业产能并有序关停。四大主链环节联合签署新版价格自律公约,销售底价锚定从“现金成本”提升至“完全成本”。
技术路线差异化。头部企业正通过技术差异化跳出同质化竞争,应用场景多元化为行业打开增量空间。在反内卷政策背景下,N型技术路线溢价持续显现,高效产品市场接受度更高。
政策之手可以暂时托底,但行业真正的复苏,仍需等待落后产能出清和终端需求回暖的双重信号。